老年人眼病千万要重视!
老年人眼病千万要重视!
2020年6月6日是第25个全国“爱眼日”,今年的主题是“视觉2020,关注普遍的眼健康。视力正常眼睛就一定健康吗?眼前朦朦胧胧,看自家窗户会变弯、视物模糊不清,真的只是“老眼昏花”吗?没有这么简单!全国爱眼日,让我们一起关注眼健康。
这些老年人常见眼病一定要重视
1、白内障
白内障是威胁我国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“元凶”之,截至目前,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白内障患者群。在我国60-89岁的老年人中,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80%,而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%以上。
白内障如何形成?
老化、遗传、局部营养障碍、免疫与代谢异常、外伤、中毒、辐射等,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,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,导致白内障。
白内障高危因素:
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肥胖、吸烟、酗酒、暴晒、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、眼部曾有外伤或手术史、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等人群更容易得白内障。有以上危险因素者,应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。
如何自测是否有白内障?
1.视力下降,这是老年性白内障最典型的症状;
2.以前不近视开始出现近视或者单眼视物呈双影;
3.发现红绿灯颜色对比不像以前那么明显;
4.出现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。
2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
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,是糖尿病在眼部的一种严重并发症,与糖尿病的病程有关,一般病程越长,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越高。病程在5年内的患者,其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25%;病程15年以上的患者,则有75%的罹患率。高血压、血糖控制情况不稳定等可加重病情进展。它对视力有很大危害,如不及时治疗,可能造成失明。
3、青光眼
青光眼是一类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病,致盲率较高。但由于该病隐匿性较强,早期不易察觉,近一半的患者在初诊时已到了中晚期。
青光眼在初期可能只是损害视野,表现为能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,看东西好像从管子里看一样,可能到晚期才会损害视力。在单眼先发生异常的情况下,患者往往难以察觉。因此,“视力良好”并不一定代表你的眼睛就是健康的。
这些人是青光眼高危人群要格外注意!
有家族遗传史、高度近视或远视、有眼外伤史、情绪易激动以及患有糖尿病的人,是青光眼的高危、易发人群,应提高警惕,建议定期检查。
4、老年黄斑变性
老年性黄斑变性是黄斑区发生的一种老化退行改变,眼底出现玻璃膜疣、黄斑区色素紊乱,严重者黄斑区出血、水肿、渗出并形成瘢痕,患者出现视力严重下降、看东西变形等症状。黄斑变性目前已成为老年失明三大元凶之一,一定要重视!
保护视力好手段,
开启视力健康“防火墙”
内外眼、眼压检查:
检查有无近视、远视、散光等屈光不正的现象,检查眼底视网膜病变、老年型黄斑变性、视乳头病变,眼底动脉改变,为诊断颅脑疾病、内分泌疾病、动脉硬化等提供信息,为早期治疗争取时间。
青光眼筛查:筛查青光眼眼底病变,从而降低青光眼致盲率。
很多青光眼患者早期无症状,有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就已经发展到中晚期,已经受损的视功能无法恢复,最终会完全失明,被称为“盗取视力的小偷”。青光眼早期筛查意义重大,早发现,早干预,绝大多数青光眼患者均可终身保持视功能。大家一定要重视青光眼的早期筛查,尤其是青光眼家族史、高度近视、眼压高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长期看电脑、手机、吸烟、40岁以上、工作压力大易发脾气者等高危人群,更要定期进行青光眼筛查,积极预防,以避免青光眼”偷“走视力,贻误治疗良机。
很多人认为“老眼昏花”是老年人才有的症状,但随着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,老年眼病年轻化趋势明显。很多年轻人也出现“老眼昏花”的症状。如果出现―过性黑蒙、眼前突然有黑影飘动、看物体视野有缺损、看物体中央有暗区、视物变形变小、眼前有闪光感等异常视觉情况,一定要重视,应立即就医,以争取最佳治疗时机。不要乐观的认为自己年轻,这些眼病就会远离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