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岁后就要预防骨质疏松,哪些人容易得?现在补钙还来得及吗?

日期:2021-12-01 / 来源:艾诺健康体检中心

  30岁后就要预防骨质疏松,哪些人容易得?现在补钙还来得及吗?

  有人说,年轻不补钙,老来骨头“脆”。也有老话说,想要身板硬朗,男要补锌,女要补钙。女人30岁以后,尤其孕育新生命后,钙流失加速流失严重。

  今天健康君就来和大家一聊一聊“补钙”、“骨质疏松”及“骨密度”(文末附骨密度计算公式,1分钟即可测算出骨密度及骨质疏松风险等级)

  01.为什么要补钙

  1、长个长身体需要

  这个针对孩子说的,就不做过多解释啦,因为大家对孩子的成长都很上心。

  2、预防骨质疏松

  这个原因是特别针对我们中青年人说的。

  骨质疏松已成为继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之后第四个城市居民常见慢性病。

  骨质疏松症是骨量降低引起的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和骨脆性增加,可以影响全身骨骼。腰酸、背痛、经常性骨折、牙槽骨松动、走路不稳,都是骨质疏松的重要预警信号。

  大家感受下下图:从左到右,骨密度逐渐减少,骨结构被破坏。

 

  而摄入足够量的钙,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。日常注意摄入适量的钙类营养物质,能够帮助帮助构建强健骨骼,保持日后骨骼健康。

  02.骨质疏松喜欢哪些人

  1、绝经后的女性

  2、(高龄)老人

  3、吸烟酗酒的人:过量酒精或烟草使得钙、维生素D及性激素减少,直接影响骨骼细胞功能。

  4、营养不良、不均衡人群:蛋白质、钙和维生素 D 等摄入不足。

  5、盐摄入过多人群:过量的盐加速钙流失、影响骨细胞功能。

  6、运动量少或长期卧床的人群

  7、 长期不见太阳的人群

  8、亲属有骨质疏松等

  03.怎么区别骨质疏松与其他疼痛

  这里补充一个大家都常混淆的问题:骨质疏松的腰背痛与其他背痛,有什么不同?

  答:骨质疏松症的疼痛可以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,最常见的是腰背疼痛,和腰扭伤、腰肌劳损腰的疼痛不太一样。

  骨质疏松带来的疼痛,一般局限在腰椎突起部位,同时伴有突起部位的压痛和叩击痛,单纯的止痛治疗效果不好;

  而腰扭伤和腰肌劳损一般有搬重物和体力活动的病史,疼痛多局限在脊椎两侧,经过止痛治疗疼痛可以缓解。

  04、如何正确补钙

  很多人都以为骨质疏松只是老年人的事,这其实是个大大的误区,我们的骨密度在 30 岁左右达到顶点, 35 岁以后就开始缓慢下降了。那么如何补钙呢?

  我们不妨一起看一个题目,大家会选什么答案呢?

  补钙最好的食物是?

  A.牛奶  B.虾皮  C.黑木耳  D.海带

  答案是:A

  补钙首选牛奶、绿叶菜、豆制品等。老年人建议每天摄取500毫升牛奶

  1、营养均衡

  保证钙摄入

  饮食上,要适当吃些鱼类、禽畜肉和蛋类,每天再喝上 300 ml牛奶也是很推荐的。

 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: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mg钙,50岁以上人群推荐每天摄入1000mg钙。

  保证维生素 D 摄入

  一般成年人每天 200 IU,60 岁以上老年人推荐 400~800 IU。

  适当吃一些动物的肝、蛋黄、海鱼、蘑菇等,添加了维生素 D 的牛奶、豆制品等也不错。

  别忘了从日光中获得维生素 D,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,比如晴朗天下午3点至傍晚时分,紫外线偏低,能使人感到温暖舒适,晒太阳30分钟左右即可。

  当发现维生素 D 不足或缺乏时,需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维生素 D 制剂。

  保证蛋白质摄入

  奶制品、鱼类和肉是主要的蛋白质来源,同时常吃大豆及豆制品也是好选择。

  图片来源:pexels.com

  当然,还有以下3个饮食小习惯要纠正:

  远离高盐高油重口味食物和戒烟酒碳酸咖啡饮料;

  喝骨头汤补钙效果并不理想,汤里脂肪多钙含量极少,不如喝口牛奶补得钙多;

  钙补得越多≠吸收得就越多,适量才最好。

  2、合理运动

  运动通过肌肉活动产生对骨的应力,刺激骨形成,增强机体的骨矿含量,能使成年人生理性骨量丢失减少。

  推荐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较好,即运动时心跳呼吸加快、但不急促、无明显疲劳感为度,避免剧烈运动。

  建议一周至少运动 5 次,每次在半小时以上。可选的项目很多,快走、慢跑、骑车、广场舞、太极拳等都是可以的。

  3、积极诊治

  积极治疗引起骨质疏松的疾病,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、糖尿病、胃肠疾病、风湿疾病等,避免自行服用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的药物。

  4、做好定期健康检查

  做好骨质疏松症的筛查,以便尽早治疗。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周身骨骼疼痛、身高缩短或驼背,建议尽快到医院检查骨密度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。

  骨密度检查是目前诊断有无骨质疏松症的比较好办法。

  “骨密度”指骨骼矿物质密度,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。

  骨密度流失不仅会让人腰酸背痛,还容易导致骨折。对于老年人来说,骨折可能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,危及生命。

  日本鸟取大学医学部基础看护学教授萩野浩给出了一套计算公式,可利用自身的体重和年龄,估算出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程度。

  具体算法:(体重kg-年龄)×0.2

  如果结果小于-4,风险高;结果在-4~-1之间,属于中度风险;结果大于-1,风险小。

  举例说明,体重45公斤,年龄70岁的人,风险程度为(45-70)×0.2=-5,说明患骨质疏松症风险高。

  体重越轻的人,得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就越高,如果自测风险程度高于中等风险,建议去医院做个骨密度检查。

  推荐套餐:1299体检套餐(男女通用,高端全面套餐)

  重点检项:1、胸部+头颅双CT; 2、血脂8项+肝功12项; 3、动脉硬化+心肌酶; 4、宫颈癌TCT+HPV-DNA; 5、高发肿瘤12项;6.骨密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