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块钱和200块钱的维C有什么区别?

日期:2021-03-26 / 来源:艾诺健康体检中心

  2块钱和200块钱的维C有什么区别?

  每次想要买点维C的时候,药店店员基本都会首先推荐一两百的。

  “不好意思,我要那种最简单的,几块钱的就可以了。”

  “那种都是药,吃多了对身体不好!我们这种的是纯天然的,没有副作用……”

  那究竟药店店员说的有没有道理呢?2块和200块的维C有啥区别?

  1、首先,我们要知道维C是什么?

  维C,即维生素C,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,天然存在于食物中,本性偏酸。怕热、怕光、怕水、怕碱性。可用于预防、治疗疾病,比如贫血、坏血病、消炎、解毒、口腔溃疡等。

  维生素C有很强的氧化还原特性,食品工业上用它做抗氧化剂,所以有些人也叫它防腐剂。

  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中,关于维生素C摄入量的建议是:推荐儿童40毫克/天;健康成人100毫克/天。

  不过维C的天然来源是新鲜的蔬菜、水果、豆芽、枣、草莓、猕猴桃、柑橘等,不论宝宝还是成人,每天膳食均衡的情况下,天然的食物和果蔬完全可以满足身体对维生素C的需要。如果不是医生建议服用补充片剂,一般是不需要去额外补充的。

  2、那2块钱和200块钱的维C有区别吗?

  二者虽然起作用的成分是一样的,但是差别还是很多的。第一点要看“品类”是药还是保健品。在选择的时候,看瓶身上标志是是“药准字”还是“食准字”。

  “药准字”:

  包装或者瓶身上都会有国药准字XXXX(代码)、 OTC (非处方药)的标志。

  “药准字”意味着这款产品是药,只有能够对疾病达到治疗作用且合法才能得到这个标识,所以审核很严格,几乎不允许有和治疗无关的添加剂混进来。一般药品维C较为便宜,且需要在医院或正规药店、药品监管局授权销售点购买。

  “食准字”:

  “食准字”的一般属于保健品,包装或瓶身会有“国食健字XXXX(代码)”,有“蓝帽子”的标识。

  一般来说,200块的是“食准字”的保健品(瓶身上也会有“本品不可代替药物“的提示)。

  从安全性上说,2块钱的药品维C,从研发到出厂销售,国家对药品的管控要比食品类严格和健全的多,无论研发的费用还是临床等试验高于普通保健品的程序。

  第二点看成分,药品维C主要成分是维c和淀粉等辅料。

  保健品维C会再添加果汁、白砂糖、麦芽糖糊精、柠檬酸、碳酸钠、乳糖、甜菊糖苷等。

  对于维C缺乏需要额外补充的人,药品维C含量和安全有效性都要高于保健品,可达到治疗效果。千万不要有“便宜没好货”的误解!

  第三,从口味、包装等方面来说,药品维C口感较酸,而保健品维C会制作成水果味,甚至还有各种可爱的形状,如果你喜欢的是这些,可以选择有品质保障的保健品维C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