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1970-01-01 / 来源:艾诺健康体检中心

  体检查出肺结节该怎么办?别慌,先弄清这3件事~

  提到肺结节,为什么近年来查出的越来越多了?

  一方面是因为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,让越来越小的肺结节被发现了出来。(早期,我们体检用的还是普通胸片,普通胸片发现不了小于1cm的病变,特别是磨玻璃样的病变,更是难被发现。因而,那个时候诊断的小结节很少。可见,那个时候因为技术等原因没查出来的,不一定就代表没问题哦~)

  另一方面,由于大众定期体检意识的增强,体检基数增加,小结节的查出率也随之增加,几份体检单凑一起,中间就可能有一张“肺结节”。

  那么,肺结节到底是什么,是“好”的还是“坏”的?体检查到它了,该怎么办?下面我们结合医生的建议来说一说~

  1、什么是肺结节?

  肺结节是肺癌筛查中最常发现的类圆形、密度增高的肺部阴影。

  在肺部影像表现为直径≤3cm的局灶性、类圆形、密度增高的实性或者亚实性肺部阴影,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,不伴肺不张、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。

  造成肺结节的原因可能是炎症,也可能是肿瘤。由炎性假瘤、肺部感染、结核、真菌感染等诸多原因造成的结节通常是良性的,一般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。

  2、查出肺结节,先弄清楚3件事

  1、良性还是恶性

  (1)根据结节的大小,临床上分为:

  直径<5mm的结节称为微小结节,不用过于紧张和担心,定期做胸部CT检查观察它的变化情况即可;

  直径5mm~1cm的结节称为肺小结节,要提高警惕,尽快就诊复查,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密切随访;

  (医生会根据结节的部位、大小、形态、密度,有无毛刺、分叶和胸膜牵拉,是否有引流支气管、血管征及空泡征等综合判断肺结节的危险程度,并根据肺结节是低危还是高危,结合患者有无高危因素等,最终决定复查的间隔时间,因此一定需要在医生专业的指导下进行密切随访。)

  直径11mm~3cm的结节称为肺结节,恶性概率升高,要尽早诊治,如果不能确诊,建议进行肺结节多学科会诊(MDT);

  直径>3cm的病灶称为肿块,恶性概率会明显升高,要极其重视,寻求医生帮助、配合医生治疗等。

  (2)根据结节的性质,肺结节又可以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:

  良性结节有可能是感染肺炎、肺结核等痊愈后留下的疤痕,也有可能是良性肿瘤;

  恶性结节则包括肺癌、转移癌等。

  2、是不是癌

  体检时发现肺结节并不代表是肺癌。

  对于肺部小结节的出现,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科李瑛表示,这就像是我们人体慢慢变老,头上长白头发,眼角长皱纹,肝脏长囊肿,肾脏长囊肿,甲状腺长结节一样正常。

  如果仅是体检发现肺部小结节,身体没有任何症状,且结节<8毫米的,基本都是良性的。不要紧张,也不要不当回事,要做好定期复查随访,有需要时也得采取一定的干预手段。

  3、切还不是不切

  很多人会想,既然结节有癌变风险,立马切除就好。其实不然,治疗结节,因根据个人情况,判断结节是否有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,不能盲目“一刀切”。

  一方面,切除结节也可能存在损伤正常组织的风险:

  很多朋友都认为肺部小结节切除,就是切除那么一厘米、两厘米大小的肺出来。其实,要切除的肺组织是小结节的5~10倍,甚至要做整个肺叶切除。

  即使是小结节做手术,损失的肺组织也较大,手术后可能出现胸痛,呼吸困难,长期咳嗽,对生活质量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。

  另一方面,某些肺结节存在“消失”的可能,所以医生常建议低危结节应以观察为主:

  根据肺部小结节的大小和性质,把观察期限分为每3个月,6个月或12个月为间隔。观察期如果小结节长大形态变得不规则,再手术也完全来得及。

  在观察期内,医生常用抗生素来消炎。同时,戒烟戒酒,早睡早起,看一下能不能通过消炎,改变生活习惯来使小结节缩小或者是消失。

  如果这确实是一个能够通过消炎来消除的结节,这样就避免了过度手术,过度治疗。

 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“边缘不规则”“毛刺征”“分叶征”“占位性病变”“浸润性病变”等,建议咨询胸外科医生,如何治疗由胸外科等专科医生来判断。

  比如在纯磨玻璃结节中出现了实性成分,就要引起我们高度警惕,需考虑是否为浸润性病变,这种情况下是要考虑手术切除的。

  但最终什么时候考虑手术,医生需要根据结节大小变化、实性成分比例的变化以及患者的需求等综合分析后决定的。

  3、如何判断肺部结节是否有癌变可能?

  1、根据密度判断

  根据胸部CT判断是否存在磨玻璃密度成分,可将肺结节分为:磨玻璃结节、实性结节和混合结节。

  (1)磨玻璃结节

  磨玻璃样结节是指肺内密度轻微增加,呈模糊的云雾状,但仍能通过病灶看到其内部血管和支气管纹理,就好像透过磨玻璃观察一样。

  磨玻璃样结节在临床上检出率很高,很多人对它的印象似乎都不友好,容易恶变形成肺腺癌,且高发于女性。

 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磨玻璃样结节都是恶性的,像纯粹的磨玻璃结节,体积小于8毫米,边界较清楚,多属良性。良恶与否,具体都需要经过医生的辨别与诊断。

  (2)实性结节

  实性结节是指肺内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阴影,在CT下呈现白色的影子。实性结节,表面光滑小而圆的,多属于良性。

  但有时候也很难仅凭一张CT来判断,医生需要充分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,比如是否有过肺结核、肺炎、其他肿瘤性疾病等,必要的时候,可能会借助PET-CT,肺穿刺等方式明确诊断。

  (3)混合结节

  即部分磨玻璃,部分实变的结节,被称为“最可怕的结节”,恶性率通常在60%以上。

  恶性结节有分叶、毛刺、中间有空泡,有些会有胸膜牵拉,也可能会往正常的肺组织里伸展扩散,吸取周围组织的营养让自己迅速生长,这样的肺结节很危险。

  2、根据大小判断

  对于肺部结节,一般来说,结节越大,危险性越高。但每个人病情有差异,具体遵医嘱来执行。

  当直径<5mm,且没有肿瘤病史、家族病史的,恶性的可能性较小,每6~12个月做CT复查一次就可以;

  当直径为5mm~1cm时,恶性风险增加,每3个月复查一次;

  直径>1cm的肺结节应每1~2个月复查一次。

  如果随访发现病灶无变化,则常延长至3个月、6个月、1年进行复查;有变化时,则根据变化情况作出判断并决定下一步处理意见。

  【重点笔记】

  1、高危肺结节的特点

  结节形状:结节长得越古怪,恶性可能越大,古怪是指有分叶、毛刺、胸膜牵拉、含气细支气管症和小泡症等。

  结节大小:如果实性结节大小超过1.5cm,或者部分实性结节大小超过8mm,其恶性的概率性一般都较高。

  另外,那些在定期复查中不断增大的结节也要特别警惕恶性。

  结节位置:恶性肿瘤常好发于右上肺。

  2、肺结节的处理建议

  Fleischner协会指南(目前国际上处理肺结节的权威指南)对肺部结节的处理建议是:良性不担心,恶性早切除;良恶难分辨,随访是关键。

  肺结节的定期复查随访非常重要,一旦肺部小结节有增大趋势或者磨玻璃阴影开始有实性成分,就可以尽早考虑进行临床干预,达到早治、防恶化的目的。

  4、如何早期筛查肺结节?

  岁月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些老化和损害,比如说白发、皱纹、牙齿松动、肝脏长囊肿、肺部长小结节?也有少数肺部小结节确实是肺癌,我们确实应该进行小结节早筛早诊。

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科李瑛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建议道,推荐从40岁开始做CT筛查,不推荐40岁以下常规做肺部CT。最有效的手段还是低剂量的螺旋CT,辐射小,对小结节的发现率高达93%。

  但也有人会问起,听说PET-CT能看到全身的毛病,我有没有必要做一下,看看我的肺结节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的?

  其实,我们肺科医生的观点和Fleischner指南的建议相近,即对于小的纯磨玻璃结节,PET-CT没有诊断价值;对于8mm~10mm的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(即混合磨玻璃结节)进行创伤性检查前建议进行PET-CT检查。

  另外,美国胸科医师学会(ACCP)肺部结节评估指南提出,对于大于8mm的部分实性结节,第3个月复查CT,如果持续存在,可进一步PET-CT检查、非手术活检或手术切除。

  由此可见,要不要做PET-CT是有要求和标准的,8mm以下肺结节做PET-CT价值不大,还得承受较大辐射风险,得不偿失。因此,对于此类结节,还是建议选择低剂量的螺旋CT进行筛查,一方面,辐射小,另一方面,对小结节的发现率高。

  5、如何预防肺癌?

  肺结节的具体治疗方案必须要经医生专业诊断后给出。但很多病,比起治疗,我们更需要在它发生前就提前做好预防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防大于治”、“防患于未然”。

  1、高危人群定期筛查

  年龄40岁以上,且吸烟史≥20年以上,每天≥20支以上,或每天吸烟的支数×烟龄≥400以上,戒烟时间<15年;

  有肿瘤家族史,特别是有肺癌家族史;

  既往有肺部疾病史(慢阻肺、弥漫性肺纤维化、肺结核等);

  有环境或者高危职业暴露史。

  2、尽量远离各种环境职业致癌因素

  吸烟是国际公认的导致肺癌最重要因素之一,一定不要抽烟,并远离二手烟、三手烟的暴露;

  注意防护各种室内外空气污染(工业废气、汽车尾气、家庭厨房油烟等);

  避免各种职业暴露(煤炭、石油、化工、水泥等粉尘、毒气、辐射等)。

  3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

  远离癌症性格,如长时间爱生闷气、性格郁闷或急躁爱发脾气等。

  调整好生活的节奏,要保持规律的作息、均衡的饮食,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,并定期锻炼,提高机体的免疫力。

  4、提前了解一些防癌抗癌知识

  在抗癌上,除了有我们熟悉的手术、放化疗方法,还有“由内而外”的“免疫细胞疗法”,即通过采集人体自身免疫细胞,然后进行体外培养,使其数量成千倍增多,靶向性杀伤功能增强,然后再回输到人体来杀灭血液及组织中的病原体、癌细胞、突变的细胞。

  目前细胞免疫疗法主要包括: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(CIK)疗法、树突状细胞(DC)疗法、DC+CIK细胞疗法、自然杀伤细胞(NK)疗法、ACTL肿瘤细胞靶向治疗、CLS疗法、DC-T细胞疗法等。

  知道疗法还不算是合格的学习者,我们还要知道,想让这些“疗法”发挥更大效果,是需要一定条件的,要有数量足够大、活率足够高的年轻健康的免疫细胞,源源不断地参与“抗击”癌细胞的战斗中。

  对于这点,好在现在医学进步,科学家和院士们开发出了基于免疫细胞的生物医学技术——免疫细胞存储技术,能够定向、及时补充免疫细胞,增强战斗力,打击病毒、杀灭癌细胞,保卫我们的身体健康。

  总的来说,免疫细胞是我们身体的“防卫军”,在免疫疗法上起到这2个重要作用:

  (1)清理衰老细胞,预防疾病,以防止衰老细胞集聚对人体造成伤害,以NK细胞为主,当然定期补充免疫细胞,可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抵抗力,起到防病的作用。

  (2)用于肿瘤治疗,遵医嘱合理回输扩增后的免疫细胞,可以帮助杀灭体内失控的癌细胞,比如前面提到的CIK细胞和CAR-T细胞就可以做到杀灭、控制部分肿瘤细胞的作用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