喝水并非越多越好,这5种情况要当心
喝水并非越多越好,这5种情况要当心
1、患有心脏疾病时
患有心脏疾病的人,比如心衰、心肌萎缩等,不能及时将水分与血细胞混合。如果一天或半天内饮水过多,水分大量积存,将使肺部压力增大,导致呼吸困难,严重时容易引发窒息或心力衰竭等。
2、肾功能不全时
人体每天有1/4的废物需要肾脏通过尿液来排出,健康的人多喝水可以减少患肾结石的风险,但肾功能不全的人代谢能力差,短时间内喝水过多可能会加重病情。
3、患有慢性肝脏疾病时
肝脏起着重要的代谢作用,如果患有肝硬化、肝腹水等疾病,就需要控制每天的饮水量。否则容易加重腹腔积水,引起体液循环的严重紊乱。
4、久坐不动时
长期久坐不动的人,容易出现下肢浮肿、静脉曲张,甚至出现血栓。仅仅多喝水反而可能使血流不畅,加重浮肿、麻木、疼痛等不良症状。
而久坐不动又少喝水,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,易导致结石症。
所以,最好的办法是在多喝水的同时配合运动。
5、大量流汗时
人体在长时间、高强度的运动后会流失很多水分和电解质,如果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,会使血液中的钠快速代谢排出,容易出现头晕眼花、虚弱无力、心跳加快等症状。
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痉挛、休克、器官衰竭,即低钠血症,也叫做水中毒。正确做法是补充生理盐水。
水仍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物质,日常补水很有必要。特别是老年人的神经敏感度降低,在缺水时不能及时察觉,应注意每天少量多喝几次。
另外,需要控制饮水的疾病患者请依据病情谨遵医嘱,不要过量饮水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睡前、起夜后、起床后尽量及时补充水分,避免因血液黏稠而导致病情发作。
喝水养生,这几杯水不容错过
1、6点~8点:1杯水
起床后先饮一杯200ml的温水,能帮助降低血液黏稠度,促进大脑供血,有振奋精神的效果。
2、8点~9点:1杯水
很多人有晨练的习惯,锻炼后别忘了及时补充水分,饮用100ml~150ml即可。以帮助放松肌肉,加快脂肪代谢。
3、13点~14点:1杯水
午睡时人体体温升高,导致一部分水分变成汗液蒸发,再加上肠胃消化午餐也消耗了水分,我们会感到口渴,此时补充200ml的水刚刚好。
4、16点~17点:1杯水
傍晚时气温下降,也会影响体温。这个时候喝一杯100ml~150ml的温水,可以驱寒保暖,还能缓解肠胃空空的饥饿感,保护胃黏膜。
5、21点~22点:1杯水
睡觉时人体内的水分会通过呼吸和汗液蒸发而不断流失,所以睡前半小时内有必要补充一杯200ml的温水,还能起到缓解疲劳、安神助眠的效果。
6、2点~3点:1杯水
不少人有起夜的习惯,特别是中老年人,有时会有夜尿频繁的症状。起夜之后记得补充一杯100ml毫升的水,能降低高血压、夜间糖尿病发作的风险。

